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2898开奖网

当前位置: 2898开奖网 > 双色球 > 文章页

新闻战线

时间:2024-07-02 20:17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74 次
日 报周 报杂 志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现状与培养 ● 程 蔚 《 新闻战线 》() 随着电视报道内容的深入和报道形式的创新,出镜记者已经成为新闻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网

往期回顾

   

分类检索 返回目录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现状与培养

● 程 蔚 《 新闻战线 》()

随着电视报道内容的深入和报道形式的创新,出镜记者已经成为新闻和直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出镜记者言简意赅并准确到位的语言表达,能为节目带来更深入和真实的现场感以及更迅捷及时的信息量。如今,出镜记者已经活跃在电视台各个频道,并成为新闻节目的宠儿。不过目前我国对出镜记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缺少权威文献对“出镜记者”的概念予以阐述,也鲜有系统的教育培训系统开设专门的专业学科对出镜记者的工作职能、特点、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观众在屏幕上见到的大多数出镜记者都是普通的电视记者走向镜头前或主持人走到演播室之外。体育新闻出镜记者是服务于电视台体育频道或负责体育相关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出镜记者,因电视工种专业细分应运而生,因有着体育这一明确的报道内容范畴而独具特点,在报道语言、采访技巧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也有章可循。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成与发展

出镜记者的概念可以分为两部分,出镜和记者。出镜是指在镜头之中,而镜头之中的元素包括了事件的现场和记者两部分。这是有助于观众距离真相、距离事件本身更近更真更深入的最直观的形式。而记者是报道事件真相、阐述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见证人。出镜记者是记者将自己作为事件的观察和亲历者,以更近的视角和更细致深入的内容诠释新闻事件的过程通过电视手段展示,也就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了。出镜记者的形象、声音、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增加与观众的交流感。

中央电视台从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正式形成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这一概念。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报道画面中出现了几张主持人之外的新面孔,他们没有坐在演播室的主播台,而是以各个赛场为背景,实现了体育赛事现场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对中国体育爱好者来说耳目一新,很多人将此种形式称之为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在中国电视上的首秀。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有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全面,直到今天有很多媒体还把出镜记者的字幕打成 “驻点记者”,这是错误的理解,其实“注入点记者”——才是正确的概念。

单边注入点是记者以新闻现场做报道点,通过电子媒介和光纤或微波作直播报道的一种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单边注入点”是1996年开始中国体育传媒才有的概念。在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中,持权转播商属于稀缺资源,购买这一权益的电视台,可以拥有在比赛场馆的“混合区”设立“单边注入点”的权益,即能派出记者在运动员将要通过的道路上进行采访,原则上,运动员不能拒绝这种采访,尤其是不会拒绝自己国家记者的采访。于是从1996年奥运会开始,央视开始利用持权转播商的权益,也才有了罗宏涛等一批中国第一代“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出现。当然,此种报道形式的出现也依托于电视技术和传输手段革新的基础之上。因此,问题的由来很简单: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成是转播权益和电视技术进步带来的岗位。

可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这些在奥运期间活跃在镜头前的出镜记者又渐渐回归幕后工作。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后,才真正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持续推广运用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电视体育媒体广泛运用的报道形式。当然,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中超联赛、CBA联赛等职业联赛的兴旺发展都为体育新闻出镜记者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生动精彩的报道,也为这些体育赛事带来了更全面立体的宣传和推动。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基本现状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已经成为观众视线中重要的信息发布者,优秀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很多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但是,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专业。

虽然随着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制作团队的成熟与壮大,体育新闻记者的分工也逐渐细化。而在现今我国的电视体育媒体报道团队的架构中,却尚未形成“体育新闻出镜记者”这样一个明确的岗位或职务,其中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版权限制了新闻记者出镜的权益;二是电视媒体对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人员梯队建设还没系统健全。

第一方面是版权。版权是体育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前文中提到的记者出镜最初源于体育赛事报道版权的权益。其一,顶级职业赛事:英超和NBA这样的顶级职业体育比赛都设置有出镜记者的岗位,而中国媒体受制于财政预算,通常都是买较便宜的转播权,很少会专门投入购买单边注入点转播权益,而且英超和NBA都有自己的合作电视台,要拿到现场报道的位置对于中国媒体来说也不易。其二,高需求赛事。在奥运会上有一个“高需求”概念,即对于田径、游泳、体操、冰球、花样滑冰这样的项目而言,单边注入点的价格较高,所以中国只有在少数时候才提出注入点需求。而在中国,由于很少承办上述项目的高水平赛事,因此央视之外的其他媒体,很少涉及“单边注入点”的需求问题。反之,乒乓球、羽毛球等这类中国代表团近乎形成金牌垄断的强势项目,在赛事转播权购买方面也同样一家独大,即使在奥运会上,也鲜有其他媒体和中国抢单边注入点的资源。两极分化的现状使获得版权权益的电视媒体可以安排注入点出镜记者的项目相对集中。其三,其他媒体。央视之外的其他媒体,一般来说只能在非主流赛事或者国内赛事中拥有单边注入点的权益,所以例如地方台等,在出镜记者方面就没有特别的诉求、也没有较多的机会。其四,其他的体育比赛。虽然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之外也有出镜记者问题,但因我国更重视综合运动会,所以问题并不显著。

另一方面,在播出版权之外,体育电视记者也在拓展其他的出镜机会,例如观众席、赛场外等不受版权限定的区域。而这些报道环境和主题内容宽泛,不受赛事内容和项目限制,也没有形成规范化或系统化的模式。大多数活跃在屏幕上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岗位都是专项体育记者、体育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或体育赛事解说员。各电视台体育频道包对于出镜记者的专业培训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都曾经在奥运会或亚运会之前做过出镜记者的培训,培训形式都是由该台的资深主持人给年轻记者上课,将其在比赛中进行现场报道以及出镜的经验归纳、分享,并对出镜报道中的禁忌,注意事项、播报技巧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年轻记者的提问寻找共性,集思广益来克服在出镜报道中的障碍及困难。更多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都是在赛事的报道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升而成长起来的。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岗位特征与培养

不同岗位背景下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因本职工作特色和专长各有不同,在体育新闻出镜报道中展现着不一样的风采,各有优势的同时也有亟待提升的空间。

1.体育记者    

体育记者是为体育新闻节目供应信息最重要的传输者,优秀的体育新闻记者是赛场与演播室的纽带,也是赛场与电视观众的纽带。

成熟的体育频道会根据记者的特点和专长进行专项细分,这样既有利于每个体育项目尤其是重点体育项目的新闻线索的信息收集、体育人物动态的跟进、体育大事的深度评论,也有利于每位记者自身业务水平的专向发展。体育专项记者为体育频道体育新闻节目的内容采集的信息更快捷实效、更具体全面、细节更生动、更具权威,独家体育新闻、深度体育新闻评论常来源于体育专项记者的采访报道。而随着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以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等职业联赛的成熟与完善,体育专项记者面临进一步的工作细分,实现了从专项记者到随队记者的进化,而其工作内容与工作特性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专项记者的项目设定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记者自身的专长和项目优势,另一方面是节目内容设置的需要。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就非常注重记者本身的专业素质,以体育运动项目为着眼点,培养懂项目、爱项目并能胜任电视采访报道工作的记者为专项出镜记者。有些现在岗位上的优秀出镜记者都曾经有过所报道项目的运动经历,有一些还曾进入过省队、国家队并有不俗的运动成绩。这些有运动背景的记者之优势显而易见,他们对该项目有着胜于其他记者的理解和悟性,并且对项目的发展以及国家队、省队的人员结构会有了解和认知。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势必会有更加便捷的采访条件和明晰的专业分析。尤其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这些打分项目,对评分规则、动作细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有专业体育训练背景的记者来说驾轻就熟。这类出镜记者需要提高的是如何把自己对项目的理解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广播电视语言,使观众更便捷理解复杂的评分系统,眼花缭乱的动作以及繁杂的规则体系;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完成现场报道的讲述、分析、评论;以自己对媒介和体育项目两个领域的理解,加强两者的融合,并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和传播。

现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于出镜记者的人才选拔也主要基于体育专项记者之中,通过比赛实战的磨炼后加以总结,并形成竞聘机制,由节目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综合评分选拔人才,在仁川亚运会上有出色表现的游泳记者刘京京就是在这样的竞聘体系中脱颖而出的典范。

2.体育新闻播音员、主持人

播音员和主持人被誉为是电视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服装、造型、气质、谈吐都代表了媒体的形象与风格。现今我国电视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多经过科班专业培训,对镜头前状态、吐字发声、语言表达、表现力的塑造方面有着优于普通记者的基础,所以在出镜报道时将内容通过清晰、规范、生动的有声语言传播对他们来说是较为轻松的工作内容。但是很多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多在演播室完成新闻或专题节目的直播及录制,缺少到赛场上参与报道的历练,并过度依赖编辑记者的稿件,缺少对赛事内容的理解与沉淀,在担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时候容易背稿、朗诵稿件,对信息和稿件内容过度塑造,过度注重自我形象,却难以与真实的赛场环境氛围形成和谐统一。播音员、主持人因缺少跟运动员、教练等人的直接交流,现场报道和采访时会显得生疏、生硬并暴露出体育常识匮乏的缺点。因此播音员和主持人若想更加胜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岗位,应多深入赛场,丰富自身到一线采访的经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记者素养,充实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在出镜报道中,学会弱化个人形象塑造意识,一切以赛事现场为根本,从赛事内容核心出发,以真实的感受和真诚的表达为观众带来精彩的体育新闻现场报道。

3.体育赛事解说员

体育赛事解说员也是评述员、评论员,是在广播电视媒体担任体育赛事解说的人。体育赛事解说员要根据赛事画面联系赛事背景辅助观众了解与赛场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优秀的体育赛事解说员具有对专项赛事和运动项目的深入了解,精准的描述能力和独到的评论观点,如著名赛事解说员金宝成老师对体操项目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不仅熟悉赛事解说的技巧与分寸,还通过参加体操裁判员培训班等各种途径丰富提升自己对体操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不仅熟识体操界的每一个人,还了解体操项目打分系统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他对赛场上每一位选手完成动作的评分具备了国际级裁判的打分水准。当然,不是每一位赛事解说员都能具备金老师这般对体育项目解说如此深的造诣,但是体育赛事解说员在现场报道中对赛事和项目熟悉与理解之优势是高于大多数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的,而且体育赛事解说员的语言表述精准、内容条理清晰,声音形象也不逊色于播音员和主持人。但是体育赛事解说员对镜头外信息的补充能力不够,赛事现场身在其中对周围360度全景的观察与信息捕捉能力会稍有欠缺。应该通过现场细腻的观察能力来充实报道内容,并注重镜头前的语言表达,将背景信息和现场信息形成有机整体,让报道内容更加充实、生动、饱满。

从不同专业不同工种转型或兼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电视人活跃在赛场内,荧屏前,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出镜记者”的学科专业,但是在岗位上的出镜记者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着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在镜头前的形象,无论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理念、报道风格以及出镜的造型等方面都在与时俱进并有与国际接轨之势。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

责任编辑:祝晓虎

参考文献:

①王诗文:《出镜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②陈博:《播音专业如何培养出镜记者》,《青年记者》2009年第11期。

③张兴:《单边注入点,一种新型的体育报道形式》,《电视研究》1997年第12期。

返回目录       

上一篇

随着电视报道内容的深入和报道形式的创新,出镜记者已经成为新闻和直播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出镜记者言简意赅并准确到位的语言表达,能为节目带来更深入和真实的现场感以及更迅捷及时的信息量。如今,出镜记者已经活跃在电视台各个频道,并成为新闻节目的宠儿。不过目前我国对出镜记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缺少权威文献对“出镜记者”的概念予以阐述,也鲜有系统的教育培训系统开设专门的专业学科对出镜记者的工作职能、特点、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观众在屏幕上见到的大多数出镜记者都是普通的电视记者走向镜头前或主持人走到演播室之外。体育新闻出镜记者是服务于电视台体育频道或负责体育相关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的出镜记者,因电视工种专业细分应运而生,因有着体育这一明确的报道内容范畴而独具特点,在报道语言、采访技巧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也有章可循。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成与发展

出镜记者的概念可以分为两部分,出镜和记者。出镜是指在镜头之中,而镜头之中的元素包括了事件的现场和记者两部分。这是有助于观众距离真相、距离事件本身更近更真更深入的最直观的形式。而记者是报道事件真相、阐述事件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见证人。出镜记者是记者将自己作为事件的观察和亲历者,以更近的视角和更细致深入的内容诠释新闻事件的过程通过电视手段展示,也就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了。出镜记者的形象、声音、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增加与观众的交流感。

中央电视台从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正式形成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这一概念。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报道画面中出现了几张主持人之外的新面孔,他们没有坐在演播室的主播台,而是以各个赛场为背景,实现了体育赛事现场新闻报道。这种形式对中国体育爱好者来说耳目一新,很多人将此种形式称之为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在中国电视上的首秀。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有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并不全面,直到今天有很多媒体还把出镜记者的字幕打成 “驻点记者”,这是错误的理解,其实“注入点记者”——才是正确的概念。

单边注入点是记者以新闻现场做报道点,通过电子媒介和光纤或微波作直播报道的一种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单边注入点”是1996年开始中国体育传媒才有的概念。在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中,持权转播商属于稀缺资源,购买这一权益的电视台,可以拥有在比赛场馆的“混合区”设立“单边注入点”的权益,即能派出记者在运动员将要通过的道路上进行采访,原则上,运动员不能拒绝这种采访,尤其是不会拒绝自己国家记者的采访。于是从1996年奥运会开始,央视开始利用持权转播商的权益,也才有了罗宏涛等一批中国第一代“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出现。当然,此种报道形式的出现也依托于电视技术和传输手段革新的基础之上。因此,问题的由来很简单: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形成是转播权益和电视技术进步带来的岗位。

可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这些在奥运期间活跃在镜头前的出镜记者又渐渐回归幕后工作。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后,才真正将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持续推广运用开来,并形成了一种电视体育媒体广泛运用的报道形式。当然,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中超联赛、CBA联赛等职业联赛的兴旺发展都为体育新闻出镜记者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生动精彩的报道,也为这些体育赛事带来了更全面立体的宣传和推动。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基本现状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已经成为观众视线中重要的信息发布者,优秀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很多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人。但是,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尚未形成系统的学科专业。

虽然随着电视体育新闻节目制作团队的成熟与壮大,体育新闻记者的分工也逐渐细化。而在现今我国的电视体育媒体报道团队的架构中,却尚未形成“体育新闻出镜记者”这样一个明确的岗位或职务,其中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版权限制了新闻记者出镜的权益;二是电视媒体对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人员梯队建设还没系统健全。

第一方面是版权。版权是体育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前文中提到的记者出镜最初源于体育赛事报道版权的权益。其一,顶级职业赛事:英超和NBA这样的顶级职业体育比赛都设置有出镜记者的岗位,而中国媒体受制于财政预算,通常都是买较便宜的转播权,很少会专门投入购买单边注入点转播权益,而且英超和NBA都有自己的合作电视台,要拿到现场报道的位置对于中国媒体来说也不易。其二,高需求赛事。在奥运会上有一个“高需求”概念,即对于田径、游泳、体操、冰球、花样滑冰这样的项目而言,单边注入点的价格较高,所以中国只有在少数时候才提出注入点需求。而在中国,由于很少承办上述项目的高水平赛事,因此央视之外的其他媒体,很少涉及“单边注入点”的需求问题。反之,乒乓球、羽毛球等这类中国代表团近乎形成金牌垄断的强势项目,在赛事转播权购买方面也同样一家独大,即使在奥运会上,也鲜有其他媒体和中国抢单边注入点的资源。两极分化的现状使获得版权权益的电视媒体可以安排注入点出镜记者的项目相对集中。其三,其他媒体。央视之外的其他媒体,一般来说只能在非主流赛事或者国内赛事中拥有单边注入点的权益,所以例如地方台等,在出镜记者方面就没有特别的诉求、也没有较多的机会。其四,其他的体育比赛。虽然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之外也有出镜记者问题,但因我国更重视综合运动会,所以问题并不显著。

另一方面,在播出版权之外,体育电视记者也在拓展其他的出镜机会,例如观众席、赛场外等不受版权限定的区域。而这些报道环境和主题内容宽泛,不受赛事内容和项目限制,也没有形成规范化或系统化的模式。大多数活跃在屏幕上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岗位都是专项体育记者、体育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或体育赛事解说员。各电视台体育频道包对于出镜记者的专业培训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都曾经在奥运会或亚运会之前做过出镜记者的培训,培训形式都是由该台的资深主持人给年轻记者上课,将其在比赛中进行现场报道以及出镜的经验归纳、分享,并对出镜报道中的禁忌,注意事项、播报技巧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年轻记者的提问寻找共性,集思广益来克服在出镜报道中的障碍及困难。更多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都是在赛事的报道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升而成长起来的。

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岗位特征与培养

不同岗位背景下的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因本职工作特色和专长各有不同,在体育新闻出镜报道中展现着不一样的风采,各有优势的同时也有亟待提升的空间。

1.体育记者    

体育记者是为体育新闻节目供应信息最重要的传输者,优秀的体育新闻记者是赛场与演播室的纽带,也是赛场与电视观众的纽带。

成熟的体育频道会根据记者的特点和专长进行专项细分,这样既有利于每个体育项目尤其是重点体育项目的新闻线索的信息收集、体育人物动态的跟进、体育大事的深度评论,也有利于每位记者自身业务水平的专向发展。体育专项记者为体育频道体育新闻节目的内容采集的信息更快捷实效、更具体全面、细节更生动、更具权威,独家体育新闻、深度体育新闻评论常来源于体育专项记者的采访报道。而随着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以及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等职业联赛的成熟与完善,体育专项记者面临进一步的工作细分,实现了从专项记者到随队记者的进化,而其工作内容与工作特性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专项记者的项目设定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记者自身的专长和项目优势,另一方面是节目内容设置的需要。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就非常注重记者本身的专业素质,以体育运动项目为着眼点,培养懂项目、爱项目并能胜任电视采访报道工作的记者为专项出镜记者。有些现在岗位上的优秀出镜记者都曾经有过所报道项目的运动经历,有一些还曾进入过省队、国家队并有不俗的运动成绩。这些有运动背景的记者之优势显而易见,他们对该项目有着胜于其他记者的理解和悟性,并且对项目的发展以及国家队、省队的人员结构会有了解和认知。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势必会有更加便捷的采访条件和明晰的专业分析。尤其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这些打分项目,对评分规则、动作细节的描述和分析,对于有专业体育训练背景的记者来说驾轻就熟。这类出镜记者需要提高的是如何把自己对项目的理解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广播电视语言,使观众更便捷理解复杂的评分系统,眼花缭乱的动作以及繁杂的规则体系;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完成现场报道的讲述、分析、评论;以自己对媒介和体育项目两个领域的理解,加强两者的融合,并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和传播。

现今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对于出镜记者的人才选拔也主要基于体育专项记者之中,通过比赛实战的磨炼后加以总结,并形成竞聘机制,由节目责任编辑和主管领导综合评分选拔人才,在仁川亚运会上有出色表现的游泳记者刘京京就是在这样的竞聘体系中脱颖而出的典范。

2.体育新闻播音员、主持人

播音员和主持人被誉为是电视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服装、造型、气质、谈吐都代表了媒体的形象与风格。现今我国电视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大多经过科班专业培训,对镜头前状态、吐字发声、语言表达、表现力的塑造方面有着优于普通记者的基础,所以在出镜报道时将内容通过清晰、规范、生动的有声语言传播对他们来说是较为轻松的工作内容。但是很多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多在演播室完成新闻或专题节目的直播及录制,缺少到赛场上参与报道的历练,并过度依赖编辑记者的稿件,缺少对赛事内容的理解与沉淀,在担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时候容易背稿、朗诵稿件,对信息和稿件内容过度塑造,过度注重自我形象,却难以与真实的赛场环境氛围形成和谐统一。播音员、主持人因缺少跟运动员、教练等人的直接交流,现场报道和采访时会显得生疏、生硬并暴露出体育常识匮乏的缺点。因此播音员和主持人若想更加胜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岗位,应多深入赛场,丰富自身到一线采访的经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记者素养,充实自己的体育专业知识。在出镜报道中,学会弱化个人形象塑造意识,一切以赛事现场为根本,从赛事内容核心出发,以真实的感受和真诚的表达为观众带来精彩的体育新闻现场报道。

3.体育赛事解说员

体育赛事解说员也是评述员、评论员,是在广播电视媒体担任体育赛事解说的人。体育赛事解说员要根据赛事画面联系赛事背景辅助观众了解与赛场相关的各方面信息。优秀的体育赛事解说员具有对专项赛事和运动项目的深入了解,精准的描述能力和独到的评论观点,如著名赛事解说员金宝成老师对体操项目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不仅熟悉赛事解说的技巧与分寸,还通过参加体操裁判员培训班等各种途径丰富提升自己对体操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不仅熟识体操界的每一个人,还了解体操项目打分系统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他对赛场上每一位选手完成动作的评分具备了国际级裁判的打分水准。当然,不是每一位赛事解说员都能具备金老师这般对体育项目解说如此深的造诣,但是体育赛事解说员在现场报道中对赛事和项目熟悉与理解之优势是高于大多数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的,而且体育赛事解说员的语言表述精准、内容条理清晰,声音形象也不逊色于播音员和主持人。但是体育赛事解说员对镜头外信息的补充能力不够,赛事现场身在其中对周围360度全景的观察与信息捕捉能力会稍有欠缺。应该通过现场细腻的观察能力来充实报道内容,并注重镜头前的语言表达,将背景信息和现场信息形成有机整体,让报道内容更加充实、生动、饱满。

从不同专业不同工种转型或兼任体育新闻出镜记者的电视人活跃在赛场内,荧屏前,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出镜记者”的学科专业,但是在岗位上的出镜记者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着体育新闻出镜记者在镜头前的形象,无论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理念、报道风格以及出镜的造型等方面都在与时俱进并有与国际接轨之势。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

责任编辑:祝晓虎

参考文献:

①王诗文:《出镜记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②陈博:《播音专业如何培养出镜记者》,《青年记者》2009年第11期。

③张兴:《单边注入点,一种新型的体育报道形式》,《电视研究》1997年第12期。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19 10:09 最后登录:2024-09-19 10: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