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专家预测

9000亿建信基金将迎新总裁,“投资女将”谢海玉能否解权益困局?

时间:2024-12-18作者:往事堪嗟分类:专家预测浏览:3评论:0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头部公募基金建信基金即将迎来新总裁。作为一家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近年来建信基金面临轻权益和盈利能力下滑的挑战,亟需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现在,被誉为‘投资女将’的谢海玉将接任总裁一职,她能否带领建信基金突破“失衡”困境,仍需时间检验。

9000亿建信基金将迎新总裁,“投资女将”谢海玉能否解权益困局?

  头部公募建信基金的总裁之位将迎来更迭。

  12月17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金投”)副总裁谢海玉将接替张军红出任建信基金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谢海玉拥有充足的金融市场经验。先后在香港资金交易室、资金交易部、金融市场部等部门工作。2017年,建信金投成立后,谢海玉担任公司副总裁至今,并在2023年4月前一直兼任建信金投的首席投资官一职。

  据了解,作为首批设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建信基金在早期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以1467.31亿元的增长规模跃居行业总规模第三名。然而,近年来,建信基金的发展步伐略显放缓,长期徘徊在十名外。

  具体来看,不难发现其过度依赖货基的问题。截至三季度末,货币基金的管理规模高达6985.07亿元,占比高达76.39%;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668.23亿元,占比18.24%;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管理规模合计占比不足5%。

  与此同时,建信基金的盈利能力也呈现出下滑趋势。根据建设银行发布的定期公告,2023年建信基金实现净利润8.83亿元,同比下降24.59%。进入2024年,这一颓势并未得到扭转,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13亿元,同比下降30.00%。

  在此背景下,谢海玉凭借其丰富的投资经验出任建信基金总裁,或为建信基金带来新变量。

  建信基金总裁变阵

  近年来,建信基金的核心管理层经历了一系列调整。

  2023年2月,建信基金宣布原董事长刘军于2月17日正式离任,由总裁张军红暂时代任董事长一职。与此同时,建信基金还官宣了新任副总裁宫永媛的加入。

  紧接着,在2023年3月,建信基金再次进行人事调整,副总裁张威威被调任至建信人寿担任副总裁,而建行总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张力铮则调任至建信基金,担任副总裁一职。

  同年9月,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还发布了董事长任职公告,宣布生柳荣正式担任建信基金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一职,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与其他岗位的人事变动频频不同,建信基金的总裁之位较为稳固。

  资料显示,建信基金的现任总裁为张军红,1992年9月加入中国建设银行,先后任职于建设银行总行个人银行业务部、行长办公室、投资托管部。在2018年4月起任建信基金总裁,至今已“掌舵”6年有余。

  然而,近日张军红的总裁之位也将迎来变动。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于12月17日披露,建信金投副总裁谢海玉将接替张军红,出任建信基金的新一任总裁。

  履历显示,相比于现任总裁张军红,谢海玉在金融市场上的经验更加充足。2001年加入建设银行,其先后在总行资金部、资金交易部、金融市场部等多个岗位工作。

  2017年,建信金投成立后,谢海玉担任公司副总裁至今,并在2023年4月前一直兼任建信金投的首席投资官一职。从建信投资2022年年报来看,当年,建信投资实现投资收益66.06亿元,同比增长9.47%。此外,谢海玉还兼任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跛脚”的建信基金

  当前,建信基金不仅经历着总裁变动,还面临着由经营“失衡”引发的一系列挑战。

  据了解,建信基金成立于2005年9月,由建设银行控股65%,其余股权由美国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

  创立初期,建信基金实现了迅猛增长,并于2018年以1467.31亿元的增长规模跃至行业总规模排名的第三位。然而,自2019年起,公司的发展轨迹出现了转折,规模开始逐年下滑,直至2021年底才艰难地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遗憾的是,自此之后,建信基金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排名长期徘徊在行业十名之外。

  深入分析其现状,不难发现产品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天天基金网的数据,建信基金在管基金的规模总计约为9120.19亿元,其中货币基金的管理规模高达6985.07亿元,占比高达76.59%;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千亿元。相比之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则显得微不足道,分别仅为117.18亿元和186.58亿元,两者合计占比不足总管理规模的5%。

  此外,从choice数据库的排名中也可以看出,按总规模计算,建信基金在公募基金中位列第10,但非货币基金规模却仅排在第25位。

  更为严峻的是,建信基金的权益投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今年6月4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基金经理姜锋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离职前,他负责管理6只(A/C合并计算)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达到22.22亿元。其中,他管理的建信健康民生基金多次穿越市场周期,表现突出,任职期间的总回报率高达375.60%,在同类基金中业绩排名位列前3%,是市场上难得的“常青树”。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基金不仅在主动管理能力上存在不足,在指数基金领域也显得力不从心。数量较少,指数基金规模不足480亿元,且在行业TOP10中,仅建信基金一家尚未布局中证A500相关指数基金。

  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建信基金的盈利能力逐渐减弱。据建设银行的定期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建信基金的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下降30%;而2023年的净利润为8.83亿元,也同比下降了24.59%。

  面对如此困境,建信基金决心进行改革。2023年,现任总裁张军红在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时明确表示:“建信基金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不断发力非货币基金,尤其是权益基金,以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为此,自2023年起,建信基金不再将货币基金的投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并加大了对非货投资部门在投资业绩上的考核权重。

  如今,随着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谢海玉出任总裁一职,建信基金或将在其领导下更加市场化、专业化,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ETF能否成为“治病良药”?

  事实上,建信基金所面临的产品失衡问题,是众多银行系公募基金普遍存在的“通病”。

  虽然银行系公募受益于股东渠道和资源优势,成长速度极快,但它们大多有“轻权益”的特点,同时权益类产品反倒成为了短板。据一财数据显示,14家机构的权益规模平均占比为7.98%。其中有9家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不足5%。

  今年以来,随着权益产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银行系公募基金如何摆脱传统上偏重固收资产的形象,积极融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浪潮中,已成为每家银行系公募基金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非货基金规模来看,公募三季度末规模超过了18.9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并且实现连续2个季度超万亿元的快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ETF的规模增长。公开数据显示,ETF规模三季度增长了1.03万亿元。

  相比之下,其他类型的产品规模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缩水。稳健型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在三季度规模明显下滑,两者规模合计减少了5000亿元。同时,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仍处于净赎回状态。

  从具体产品来看,三季度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的20只产品中,有13只均为ETF。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易方达沪深300ETF分别增长了1857.27亿元和1228.93亿元,而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博时可转债ETF和广发中证1000ETF等11只产品的规模增长也均在百亿元以上。

  ETF基金的快速扩张为银行系公募基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行动迅速的基金公司已开始调整战略重点,积极进军ETF市场,以期在权益业务上取得突破。

  以永赢基金为例,近年来该公司的ETF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其成立的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股票ETF已成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黄金股ETF。总体来看,当前永赢基金的指数型基金规模已达492.90亿元,而去年年中这一数字仅为160.93亿元,增长幅度惊人。

  然而,与永赢基金等积极布局ETF市场的基金公司相比,建信基金在ETF领域的发展步伐却显得相对滞后。目前,建信基金旗下的农牧、新能源车电池、新材料、创新药等主题ETF均成立于2022年7月之前,此后并未有新的股票ETF成立。

  面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自身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建信基金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在ETF市场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以期实现更均衡的增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彩票预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